WFU

網站頁籤

2017年8月29日 星期二

常常口舌乾燥?喝水不解渴?皮膚乾燥?燥性體質來解答!





處暑(08月22~24日)過後,秋意漸濃,氣候逐漸乾燥。

平常就容易口乾舌燥、喝水不解渴的人,稱之為內燥體質,在秋天乾燥季節來臨時,口乾口渴症狀更覺明顯。

而正氣虛弱或體質陽盛的人,容易因為秋燥氣候發生燥性疾病,稱為外燥致病。

了解燥性體質的運作,就能有效治療及預防燥性症狀的發生。



燥性體質


燥的定義
燥的症狀
燥的藥療及食療
外燥(溫燥,涼燥)
內燥
燥火


燥的定義


① 病因六淫之一,病燥傷津液。→外燥:外在環境處於乾燥氣候。
② 陰津虧損時出現的內燥證候。→內燥:身體內部津液虧損。

分為外燥、內燥。他們的形成原因、症狀、治療方式,都各有所差別。


燥的症狀


燥勝則乾。指燥氣偏勝而導致乾燥的病理。

燥性症狀:口鼻乾燥,皮膚皸裂,毛髮不榮、乾咳無痰、小便短少、大便乾結等


燥的藥療及食療


藥療


燥者濡之(即燥者潤之),指燥證要用滋潤的方藥治療。

外燥為秋天燥氣所傷,治宜解表潤燥。

內燥是屬於內臟津液虧損的病證,治宜滋陰潤燥。

食療


建議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

口味偏甘酸的水果:如當令的葡萄、檸檬、梨、柚子、柿子、橄欖、柑橘。但體質偏寒的人則適量食用。

涼潤食物:如甘蔗、白木耳、蓮藕、麥門冬、百合、杏仁、豆漿、豆腐、鴨肉。

含膠質的食物:如秋葵、菇類、山藥、海帶。

熱粥:適合晨起食用。潤燥補胃氣。 

潤燥茶: 桑菊茶 ( 1:1 ) 和蜂蜜水。


外燥(溫燥,涼燥)


指秋燥的邪氣傷於肺經的病變,又稱燥氣傷肺。

有溫燥、涼燥之分。多見於上呼吸道感染、氣管炎、白喉、急性咽喉炎等。

溫燥


指在秋季感受燥熱之邪。

症狀:身熱頭痛,鼻唇覺乾,乾咳無痰(或咳痰少許而粘滯不爽)咽喉乾痛,心煩口渴,亦有咳逆兼見上氣、微喘者,脈微數,苔薄白,舌面少津或無津,舌質偏於紅絳。

治療:宜辛涼解表,兼以潤肺生津,用桑杏湯。

涼燥


指感染秋燥之邪而偏寒者。

症狀:初起多見頭痛身熱,惡寒無汗,鼻塞流涕,狀類風寒,然又見唇燥咽乾,乾咳連聲,舌苔薄白而乾,脈浮弦緊。

治療:宜辛溫解表潤燥,用杏蘇散、蔥豉湯。


內燥


多在熱病後期(例如登革熱、流感、發燒多日),或嘔吐腹瀉、出汗過多、出血過多,損傷津液所致;

也有因營養不足、血液循環受阻,致使津血不能滋潤而起。

症狀:有熱感自骨內向外透發、心煩口渴、唇舌乾燥、皮膚皺裂、毛髮不榮、肌肉消瘦、大便秘結,小便短少等。

治療:宜滋陰潤燥。


燥火(又稱燥熱)


指感受燥氣、津液耗傷,以致化熱化火。(了解火熱體質點這)

症狀:尚可有牙齦腫痛、耳鳴、或鼻衂、乾咳、咳血等。

治療:以清熱生津為主。

其他因燥熱而產生的病名


燥熱痿→治以清熱潤燥、滋陰養血。

燥熱咳嗽→治以清肺熱潤燥為主。

燥熱痙→治宜先開竅鎮痙、再甘潤養陰。

燥熱眩暈→治以清火潤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