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治療皮膚病強調「內治外敷」。內治雖是根本,但是當病已經在皮表顯現出來,通常都累積了相當長的時間,若想要完全憑藉「內治」醫治源頭,等待受損皮表自我復原,往往曠日費時。所以適當的外敷用藥絕對有其必要。
內治法:整體觀察,辨證論治。陰陽不和者調變之,經絡閉塞者沖和之。
外治法:局部觀察,以外用藥物、切開引流、針法、灸法等法治之。
皮膚疾患輕者,可單用外治法。但通常大部分必須內外並治。
外治法
(一)外用藥物
膏藥:保護瘡面,增加局部血液循環,可使腫瘍消腫定痛、潰瘍提膿祛腐、生肌收口。
油膏:將藥物和油類煎熬或調勻成膏。使用的油類包括豬脂、松脂、麻油、白蠟以及凡士林等。優點柔軟滑潤,對大面積的潰瘍、皮膚凹陷折縫處,使用較方便。
藥粉:將藥物依方配合研成粉末,散布於膏藥或油膏上、或直接散布於病變部位。
外洗:將藥物煮成湯水,直接沖洗病變部位。
外敷:將草藥搗爛,直接貼於病變部位。常用的草藥有蒲公英、地丁草、絲瓜葉、野菊花葉......等。
(二)開刀法
運用手術刀,進行膿腫切開之療法。使膿液排出,達到瘡瘍毒隨膿泄,消腫止痛,逐漸癒合。
用刀時機:當腫瘍成膿之後,且中央有透膿之點,是已到膿熟階段,此時切開最有利。
切口位置:在膿腫稍低的部位,切開後因勢利導引流通暢。
切開方向:避免橫斷切法。一般瘡瘍循經直開,刀頭向上,免傷血絡。手指膿腫,側方切開,免傷伸屈功能。面部膿腫沿皮膚紋理切開,免生瘢痕。
切開深淺:一般而言,膿腔淺則淺切,膿腔深則深切,總以得膿為度。
切口大小:視瘡瘍的膿腫範圍大小,以及病變部位的肌肉厚薄而決定。
(三)其他治療方法
如針法、灸法。